配资炒股网站平台 陪床家属必修课:24小时“出入量”记录指南_患者_测量_量杯
对于住院患者的陪床家属来说,有这样一份“工作”,它需要您的细心观察和记录配资炒股网站平台,是保障治疗安全、帮助家人康复的重要一环。这项工作就是“出入量”记录。
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,家属准确记录24小时的“出入量”非常重要,能帮助医生护士精准判断患者的体液是否平衡,及时发现问题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项“工作”应如何开展吧!
什么是“出入量”?
简单来说,“出入量”就是24小时内进入和排出患者身体的液体。
“入量”包括喝的水、汤、牛奶、粥里的水分、输液等。
“出量”包括尿液、汗液、呕吐物、出血、胃肠减压、各种引流量等。
因为护士很难时刻守在床边,很多信息(比如喝了多少水、排了几次尿、有没有呕吐等)都需要家属帮忙留意和初步记录。
我们也会提供专门的记录表格和方法指导,请您务必如实、详细地记录,护士会定期与您和患者核对信息,确保没有遗漏。
哪些情况特别需要记录“出入量”?
展开剩余84%出入量的明显不平衡往往是身体负担加重的早期信号。当患者有明显水肿、肾功能不太好、正在接受化疗(尤其是一些可能影响肾脏的药物或方案),或是本身有心脏病风险(比如老年淋巴瘤患者)的时候,密切观察入了多少、出了多少,是保护肾脏、预防心衰等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措施。
需要记录"出入量”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:
心力衰竭: 严格控制出入量(尤其是入量)是治疗的关键。监测有助于评估利尿剂效果,防止液体潴留加重心脏负荷,诱发急性心衰或肺水肿。
休克: 各种类型休克(低血容量性、感染性、心源性等)都需要密切监测出入量,作为评估容量状态和复苏效果的重要指标,避免过量或不足。
严重呕吐、腹泻: 导致体液和电解质大量丢失,需监测出入量以评估脱水程度,指导补液治疗。
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管理: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入量,每日记录尿量及体重变化。心衰患者通过出入量调整利尿剂剂量,避免液体过载。
术后康复与营养支持:术后患者需监测引流液、尿量及肠鸣音,评估肠道功能恢复。营养支持患者通过出入量调整匀浆膳浓度,避免腹泻或营养不足。
特殊用药:在临床中,使用一些特殊化疗药物,监测出入量并维持平衡有助于降低风险。
如何记录“出入量”
需要准备的物品:笔、带刻度的水杯、尿壶/盆、量杯、科室发放的出入量记录表格
入量的记录:
饮水:使用有标准刻度的水杯进行测量,测量时将视线与液体平面呈水平状态,如:水100ml。
食物:液体食物倒入量杯中进行测量,测量时将视线与液体平面呈水平状态,记录食物的名称和重量,如:汤200ml;固态食物使用电子秤进行称量,记录食物的名称和重量,如:馒头100g。护士将根据食物含水量表进行换算。
药物:口服液体制剂按实际体积记录,送药水杯的水量按实际倒水量记录。
出量的记录:
尿液:使用有标准刻度的尿壶或尿盆,或将尿液倒入有标准刻度的量杯中进行测量,测量时将视线与液体平面呈水平状态。使用尿布湿的患者可以到护士站使用剂量称测量。
大便:正常的成型便可在大便一栏写频次,如:大便一次。若是糊状便或稀便,应使用量杯进行测量,并记录大便的颜色、性状和量,如:黄色稀水便100ml。
汗液:将衣服、被单等湿润程度进行描述,由护士进行估算。
其他如痰液、呕吐量可直接使用量杯测量。
护士的话
准确记录24小时“出入量”可以协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,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。希望各位家属朋友阅读后可以掌握记录出入量的要点,祝您的家人早日康复!
作者介绍
于倞懿,所院淋巴肿瘤诊疗中心二病区护师,所院宣传员。
石天然,所院淋巴肿瘤诊疗中心二病区护士。
审核专家
郝蕊,所院淋巴肿瘤诊疗中心二病区护士长,天津肿瘤专科护士,所院专科护士小组成员。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8年,共发表文章10余篇、核心期刊4篇,参与共识1篇。
易树华,所院淋巴肿瘤诊疗中心二病区主任,主任医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,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。执笔撰写国内外淋巴瘤诊治指南与专家共识10余篇,以第一作者/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,主编/主译淋巴瘤专著2部,副主编3部。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,《中国肿瘤临床》《白血病・淋巴瘤》《Blood and Genomics》等编委。
来源:淋巴肿瘤诊疗中心
供稿:石天然 于倞懿
编辑:林仲玮
校对:何美曈
审核:董 源 易树华
发布于:北京市下一篇:没有了